主体

词语解释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的主要部分。
例信的主体。
英main body; main part; principal part;
⒉ 哲学上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例主体和客体。
英subject;
⒊ 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例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犯罪主体。
国际法主体。
引证解释
⒈ 指君主的统治地位。
引《汉书·东方朔传》:“﹝ 接舆、箕子 ﹞使遇明王圣主……图画安危,揆度得失,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则 五帝 三王之道可几而见也。”
⒉ 事物的主要部分。
引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日 广西 会党,则知己为主体,而西人为客体矣。”
毛泽东 《青年运动的方向》:“革命的主体是什么呢?就是 中国 的老百姓。”
⒊ 哲学名词,和“客体”相对。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⒋ 法学用语。民法中指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负刑事责任的人;国际法中指国家主权的行使者与义务的承担者,即国家。
国语辞典
主体[ zhǔ tǐ ]
⒈ 事物中的主要部分。
例如:「学生为学校的主体。」
反客体
⒉ 哲学上指有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个体。
⒊ 权利义务所赖以发生的称为「主体」。相对于客体而言。如人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物 即为客体。
分字解释
※ "主体"的意思解释、主体是什么意思由文学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人是多么的虚幻啊!是多么的奇特、多么的怪异、多么的混乱、以及多么矛盾的主体!既是一切事物的审判官,又是地上的蠢材;既是真理的贮藏所、又是不确定与错误的渊薮,是宇宙的光荣兼垃圾。
2.采访对象属于各行各业,地位有高有低,面对不同的对象自身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比如采访弱势群体不应高高在上,对待领导干部则要做到不亢不卑,在记者主体与采访对象间用语言首先建立起一种。
3.话语方式的选定采纳,不是批评主体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偶然的即时应景,而是既有批评家一贯着力的技术渗透,也有他自觉的价值参与,更融涵了批评主体固有的无意识心理范型和思维定势。
4.’98抗洪广场的主体建筑——驳船形建筑物的前面是一片水面,本来是用来接待游客时再现当时沉船堵口的壮观场面,如今已被展销中心用来养蚌育珠。
5.1994年在保安湖主体湖区开展围圈养殖草鱼对浮游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包括围圈内外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等。
6., 如果行政权力的膨胀是现代社会不可豁免的宿命,那么为了取得社会的平衡,一方面必须让政治充分反映民众的意愿,另一方面在法的体系中应该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人的主体性,使他们能够与过分膨胀的行政权力相抗衡。
7.过去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许多该学生做的事情教师包办代替了,使学生丧失许多提高能力的机会。
8.要突出优势增产模式、优势粮食功能区、优势经营主体,推动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着力打造一批“亩产吨粮县”。
9.“岱宗宝殿”为东岳庙的主体建筑,朱墙碧瓦,富丽堂皇。
10.奉献是人类自身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奉献是发挥个人积极性和创造的源泉,能自觉追求人生真、善、美;能自自觉提自我主体素质;能融洽入集体的社会,是真诚互助的桥梁;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相关词语
- rén tǐ人体
- tǐ yìn体胤
- zōng zhǔ yé宗主爷
- tǐ néng体能
- zhǔ xiàn主线
- zhěng tǐ整体
- shí tǐ实体
- zhǔ yīn主音
- biàn tǐ lín shāng遍体鳞伤
- zhǔ liú主流
- pò tǐ shū破体书
- mài zhǔ卖主
- zì zhǔ自主
- zhuàng zhǔ幢主
- yǔ tǐ shī语体诗
- shí tǐ fǎ实体法
- luǒ tǐ裸体
- zhǔ dòng主动
- mén zhǔ门主
- méng zhǔ盟主
- jiā zhǔ mǔ家主母
- tǐ wèi体位
- zhǔ lì主力
- zhǔ bàn主办
- lì tǐ jiǎo立体角
- tiān tǐ天体
- cháng fāng tǐ长方体
- tǐ fū体肤
- tǐ yù体育
- shén zhǔ神主
- gōng zhǔ宫主
- zhǔ dòng lì主动力